青少年培养计划

2023年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俗艺术组织指导,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组委会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遗文化交流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青少年培养计划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该计划由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办原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振民;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连辑;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秘书长王振;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主席魏欢;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秘书长朱连强共同启动;来自肯尼亚、科特迪瓦、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尼泊尔、乌拉圭、约旦、伊拉克、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土耳其、埃及等多国驻华使节及国际学者现场共同见证。



202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二十周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激发青少年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青少年培养计划应时而生。该计划旨在培养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让其感知非遗的文化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加深对非遗的了解,以兴趣为导向,从而真正将非遗文化进行传承。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表示,传统文化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导向和丰富的人文营养,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下课堂,言教身传,是青少年成长的良师益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德育和美育形式,对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义深远。




肯尼亚驻华大使玛丽·穆索尼·吉乔希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间相互包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非洲非遗涉及舞蹈表演、木雕工艺制作、成人礼、口头遗产、树皮衣制作等,它们充分展示了非洲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期待与活动主办方一起共同邀请来自中国的优秀青少年到美丽的肯尼亚进行研学访问,肯方将安排官方接待,并希望与当地师生开展广泛交流。



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青少年培养计划推出世界非遗青少年艺术展、环球非遗小使者挑战赛、世界非遗小使者棋艺展示大会、世界非遗青少年美育展、世界非遗青少年成果展等活动,将广大青少年零距离、亲身参与、亲眼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为出发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及自豪感,让青少年们切实领悟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让优秀的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民族自信,继承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青少年培养计划将全方位与海内外青少年互动,共同助力其成长,使其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百余家参会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中国新闻网、中国非遗中心官网、国际在线、环球网、北京卫视、 中国网、中国报道网等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报道。"